永定陵

宋真宗赵恒的陵寝

永定陵,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蔡庄北1公里,陵尚未正式发掘。是宋真宗赵恒和章献明肃皇后刘氏、章惠皇后杨氏、章懿皇后李氏的合葬陵墓,章怀皇后潘氏附葬,章穆皇后郭氏陪葬。

永定陵周围有建筑遗址土丘16个。因此陵尚未正式发掘,陵内情形尚不为人知,地面上的建筑已毁无存,陵前的石刻马、羊、狮、虎等保存完好,在北宋诸陵中是保存的最好的一组。

1982年2月23日,包含永定陵在内的宋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北宋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戊午,宋真宗崩于延庆殿。冬十月己酉,葬永定陵。四月一日,正式动工建陵,工程非常浩大,动用了几万人的民工和军队到九月才基本完工。九月十一日,刘太后召文武大臣至会庆殿,参观为赵恒准备的殉葬物品,计有珠襦(用珍珠串成的上衣)、玉匣(金钱穿成或银钱穿成的玉衣)、遂(衣被)、含(珠玉宝贝)、服饰及种种珍贵器物,还有赵恒的“生平服御玩好之具”。刘太后任命宰相丁谓为营建皇陵总负责人。宦官雷允恭为皇陵都监(工程具体负责人),当时,司天监(掌天文、历法、祥瑞、兆候的机关)已经选定永安东北六里的卧龙岗为陵址。

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章献明肃皇后刘氏崩于宝慈殿。司天监详定山陵制度。十月五日,章献明肃皇后葬永定陵之西北隅。

北宋明道三年(1034年)十二月,章惠皇后杨氏崩,明道四年(1035年)二月,葬永定陵之西北隅。

2007年12月,永定陵对社会开放。

建筑格局

永定陵地势高亢,座北向南,南北长约1100米,东西宽约720米。陵台呈覆斗形,东西宽55米,南北长57米,鹊台、乳台、南神门、东、北、西三神门及四角阙台遗址均保存完好。在现陵台东南部为另一处墓圹遗迹,南端墓道部分南北长约124米,北端墓部分边长为57米,较永定陵现墓道偏东南约35米,即当时任山陵都监的雷允恭和司天监邢中和擅移皇堂之地。

主要建筑

下宫

永定陵下宫位于章懿李后陵的北部,地面现存南门狮一对,两狮南距刘皇后陵北神门石狮52米。下宫遗址地处山岗,但地面平坦、开阔,较刘皇后陵园高5米。下宫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70东西宽约140米。

陪葬陵

在永定陵区内还有宋代著名的大臣——寇准、包拯的坟墓。寇准墓在永定陵西北6公里的寇家湾村东岭上(今孝义镇黑石关村),此墓原在村西伊洛河畔大路旁,系古进交通要道。过往官员经此都得下轿,下马向“寇莱公”致礼。因此,清康熙进将它迁到东岭。“文革”中墓被夷平,现仅存墓前石刻数件。

包拯,字希仁,合肥人,就是戏曲中著名的“包青天”。他的墓在永定陵北面后泉沟村西北一公里的土岭上,墓前有清人立的《宋丞相孝肃包公之墓》碑一通。不过,在包拯的故乡合肥,也有一座包拯墓,何真何假,尚无定论。无论寇准还是包拯,都是一代名臣,他们都做过一些有益社会和人民的事,政绩荦荦,所以为人们追思、称颂。

文物遗存

章惠皇后碑记

在章惠皇后陵北,有一块宋代石碑(现已运巩县文物部门保存)碑文说叙了杨后陵修建情形:使用工役11000多人,费时两个多月,花费人工5万多个。陵上建筑鳞次栉比,陵下墓室宽阔豪华,墓顶彩绘着天象星座,墓内陈役着美玉、珠宝。灵台(坟丘)呈覆斗状分三层筑成,层层满植长绿的松柏……这是宋陵中仅存的一块宋碑,为研究宋陵的施工、布局、建构、提供了最直接的资料。

历史文化

墓主介绍

宋真宗赵恒

宋真宗(968年—1022年)即赵恒。北宋皇帝。公元997年—1022年在位。太宗子。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封韩王,端拱元年(988年)封襄王,淳化五年(994年)封寿王,任开封尹。至道元年(995年)立为太子,判开封府事。三年,太宗死,即位。前期勤于政事,分全国为十五路,各路转运使轮流返京,询以民事,蠲放五代以来欠税。景德元年(1004年),辽军南下,在宰相寇准促使下亲征,订澶渊之盟以和。后期信用王钦若,五年正月,迎奉天书,改元大中祥符。又东封泰山,西祀汾阴(详“天书封祀”),谒曲阜孔庙、亳州太清宫,并广建宫观,粉饰太平,劳民伤财,岁出日增。

章献明肃皇后刘氏

章献明肃皇后刘氏,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出身寒微,十五岁入襄王府,后被迫离开。宋真宗即位后,进入宫廷,从美人升至德妃。郭皇后死后,册立刘氏为后。天禧四年(1020年),真宗病重,朝政多由刘后裁决。天禧未年,罢黜寇准、李迪,沉着应对周怀政事变。仁宗即位时,年龄幼小,刘太后垂帘听政。为避免丁谓擅权,刘后果断罢其相位,并处死与其相勾结的宦官雷允恭,统掌朝政。听政期间,听从王曾和吕夷简等人建议,把天书随同真宗一起葬入永定陵,下令禁止兴建宫观,废除宫观使。同时,设置谏院以了解下情,严惩贪污以澄清吏治,重视水利以发展农业,发行官交子以通天下之有无。明道二年(1033年),刘太后去世,谥章献明肃,史称章献皇后。

章惠皇后杨氏

杨氏,四川郫(今县)人,12岁入王府为妾,真宗赵恒继位后,册为五品才人,后屡次晋封,至淑妃。死于1039年,53岁。太常礼院向上奏言:皇帝本服缌麻三月,皇帝、皇后服皆用细布,宗室皆素服、吉带,大长公主以下亦素服,并常服入内,就次易服,三日而除。仁宗则不同意“三日而除”之做法,认为“保祐冲人,加服为小功,五日而除”。四年正月十六日,上谥。二月六日,葬永定之西北隅。十六日,升奉慈庙。

章懿皇后李氏

章懿皇后,即真宗宸妃李氏,于仁宗明道元年二月二十六日死,初葬洪福禅院之西北,命晏殊撰墓铭。因宸妃李氏生仁宗,二年四月六日,追册为庄懿皇太后。十月五日,改葬永定陵之西北陵。十七日,神主于奉慈庙。

章怀皇后潘氏

章怀皇后(968年-989年),潘氏,宋真宗赵恒第一任妻子,大名(治今河北省大名县)人,北宋名将、忠武军节度潘美的女儿。章怀皇后(968年-989年)潘氏,大名(今河北大名)人,忠武节度使潘美的女儿,宋真宗赵恒第一位皇后。潘氏16岁时(公元983年),宋太宗赵光义将潘氏赐婚给韩王赵恒,封为莒国夫人。六年后,端拱二年(989年)五月,潘氏逝世,享年仅二十三岁,未留下任何子女。宋真宗赵恒即位后,于至道三年六月,追封潘氏为庄怀皇后,葬永定陵之侧保泰陵。神主享于别庙,旧制皇后谥冠以帝谥。庆历中,礼官言,“孝”字连太祖谥,“德”字连太宗谥。宋仁宗遂改谥为章怀皇后,以连真宗谥。

章穆皇后郭氏

章穆皇后(976年-1007年),郭氏,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宋真宗赵恒第二任妻子,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的之女。淳化四年,真宗为襄王,宋太宗为之赐婚。十八岁的郭氏入襄王府,封为鲁国夫人,不久又晋封为秦国夫人。真宗于至道三年三月即位,五月册立郭氏为皇后。景德四年,郭后随从真宗巡幸西京,回宫后病崩,享年三十二岁。郭皇后,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她谦约惠下,性恶奢靡。郭家人入宫拜见的时候,如果服饰华侈,郭后必加戒勖。及郭后崩丧,真宗深为嗟悼惋惜。礼官奏皇帝七日释服,真宗特诏增至十三日。太常上谥曰庄穆皇后。皇后弟崇仪副使郭崇仁封为壮宅使、康州刺史,侄子郭承庆、郭承寿皆迁官。大中祥符中,加封郭皇后母高唐郡太夫人梁氏为莱国太夫人。宋仁宗即位,升祔真宗庙室,葬永定陵之西,改谥“章穆皇后”。郭后生三子,皇子赵祐九岁夭折,追封悼献太子。

保护措施

1994年,巩义市征地170.4亩作为永定陵保护用地。

2013年,郑州市巩义市对永定陵神道及停车场进行改造,对永定陵修建绿色保护网。

2019年至2021年,郑州市巩义市谋划建设永定陵遗址生态文化公园,规划设计范围933亩。

--
0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所处时代
宋朝
陵墓主人
地理位置
郑州市巩义市蔡庄村北1公里
Top